《非遗档案—中华老字号·传统技艺 4》--小说配音
2021-12-25
《非遗档案—中华老字号·传统技艺 4》--小说配音
技艺传承
福州人对鱼丸的钟情,也和一个充满烟火味与人情味的传说有关。
据说闽江之畔有个渔民,有一天,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经商,船出闽江口,进了大海,正遇台风袭击。船入港湾避风时,不幸触礁损坏。修船耽延了时间,粮断了,天天以鱼当饭。商人叹道:“天天有鱼,食之生厌。能不能换换别的口味?”船妇说:“船上粮已断,唯有薯粉一包。”心灵手巧的船妇便把刚刚钓到的一条大鳗鱼,去皮除刺,把鱼肉剁细,抹上薯粉,制成丸子,煮熟一尝别有风味。
刘景舒所经营的永和鱼丸几乎全年营业,只在大年三十的上午按照传统“谢天地”,停止营业;鱼丸店要敬的传统远不止这一个,正月初四“迎财神”,正月初七“供土地”,正月初八,所有鱼丸店正式营业。每一天开始工作前,要给灶王上香,祈求平安顺利。这些仪式,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,更是对制作鱼丸手艺的敬畏。
永和鱼丸的历代传承中,传承人技艺传承有着特殊的传承信物,男传金勺,女传金项链。传习的要求也极为严格,素有传男不传女,传内不传外的规矩。
为了让永和鱼丸历久弥新,不在传承技术中故步自封,刘景舒也想出了新的法子。每个月永和鱼丸都会开展鱼丸制作竞技比赛,当月的第一名会被评为“金牌师傅”。比赛内容是每个师傅将一筐鱼丸拍照上传到QQ群里,刘景舒就会按照定好的思想考核内容予以书面评分,第一名的“金牌师傅”还会收到当月60%工资的奖励。
社会责任
云卷云舒,潮起潮落,大海,给福州这片沃土带来无尽的恩泽,人类面对海洋时,从来是索取的那一方。福州人从这片蔚蓝的海洋那里获得慷慨的馈赠,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和舌尖上的美味,更是一种从灵魂深处的滋养。